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揭晓 十佳家庭(家族)集体亮相 好风传家
2017-05-12 09:16:27 华西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曹笑)历时3个多月,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成都市金堂县贺氏家庭家规、内江市威远县崔氏家庭家规、西南财经大学赵国良家庭家规、绵阳市九洲集团周永秀家庭家规、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张氏家族家规、四川省人民医院曲超家庭家规、德阳市罗江县范氏家族家规、攀枝花市杨文仲家庭家规、甘孜州丹巴县毕氏家庭家规、自贡市贡井区胡氏家族家规等10个家庭(家族)家规,获评十佳“天府好家规”。

4月28日晚,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成果汇报晚会在四川电视台S1演播厅举行,同步录制。据悉,这是国内第一台以“好家规”主题的晚会。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雁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甘霖等出席。全省21个市(州)的纪委书记、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以及大学生、警察、社区代表等观众方阵数百人,参与了现场录制。

2016年“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眉山人称“李妈妈”的李俊英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晚会。她说:“三苏的乐善好施、孝慈仁爱、非义不取,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我们眉山更是如此。好的家风家训得以传承和发展,在我看来,好的家风就是播啥种子结啥果,是爱的给予,是爱的付出。”

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由四川省纪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精神文明办主办,华西都市报、四川电视台承办。由省纪委机关、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联手主流权威媒体,进行大型公开评选“好家规”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

活动按照全省“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部署,于1月25日正式启动,多渠道、广角度、全方位挖掘四川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历时3个多月,共征集到各具特色的家训家规400余篇、家风故事800多个。充分展现了全省各地历史人文特色,全方位展示了川人的家国情怀,是我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评选活动组委会组织专门力量,对征集到的家训家规进行认真甄别筛选,对有违反政策法规、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况的家训家规实行一票否决,最终评选产生十佳“天府好家规”及39项“天府好家规”提名。成果汇报晚会近两个小时,高潮迭起,现场观众直呼“感动”“精彩好看”。

据悉,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成果汇报晚会将于5月12日晚7:40在四川电视台首播,全省21个市(州)电视台将陆续播出。

展示川人家国情怀 生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访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组委会负责人

历时3个多月,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完美收官。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组委会负责人,探究评选活动背后的故事。

记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个评选?

组委会负责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16年8月,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联合发文在全省组织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活动,多渠道、广角度、全方位挖掘四川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

记者:评选活动怎么组织的?

组委会负责人:按照活动方案,评选活动分为推荐征集、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和结果审查等阶段。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次公开公正的评选。3月28日至4月1日,经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综合选出的50例“天府好家规”在华西都市报、“廉洁四川”网站、封面新闻公示。其间发现一位候选家庭的成员受到了党纪处分,组委会研究决定取消其评选资格。

记者:评选活动取得了什么效果?

组委会负责人: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出乎意料。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中央和省、市媒体的热切关注,华西都市报在重要版面开辟“天府好家规”专栏,发稿40余篇,字数超过10万字。

知名学者和专家给予了本次评选活动高度评价。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评价本次评选活动“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茅盾文学奖评委、著名文艺评论家何开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好家规要与时俱进,是时代的感召力。”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说:“家风教育要随时代创新性转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图书馆馆长何光伦教授评价:“这次评选活动,是通过最接地气的方式,让全社会都了解到家规家风的意义,塑造风气、引领大众。”

在网络投票期间,共有322万余人次参与了投票,不仅有川内群众,还有来自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巴西等国的投票,可见这次评选活动的影响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曹笑摄影雷远东刘陈平

好家规 好传统 好故事

感动四川

十佳天府好家规家庭(家族)特写(一)

“耕读传家”的成都市金堂县贺氏家庭、“礼孝守法”的内江市威远县崔氏家庭、“以书传家”的西南财经大学赵国良家庭、“吃苦在前”的绵阳市九洲集团周永秀家庭、“孝亲敬老”的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张氏家族、“精益求精”的四川省人民医院曲超家庭、“先忧后乐”的德阳市罗江县范氏家族、“心许三线”的攀枝花市杨文仲家庭、“忠诚爱国”的甘孜州丹巴县毕氏家庭、“薄己厚人”的自贡市贡井区胡氏家族……

当晚,十佳“天府好家规”家庭(家族)代表从四川各地赶到现场,带来其家庭(家族)传承家规、发扬家风的故事,感人至深,收获掌声无数。

1

成都市金堂县贺氏家族

家规内容:耕读传家

带经而锄历代致力于兴办教学

家庭代表感言:“这是对我们整个家族的肯定,史无前例。”

灯光亮起,80岁的贺宗才第一个走上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成果汇报晚会的舞台,怀里紧紧抱着两本泛黄的线装书。

三百年带经而锄,十四代耕读种德,父昭其子,兄勉其弟,血脉延续,锄头与经书,浇灌出子孙的诗书天地,言传与身教,滋养着贺氏的文明家风。聚光灯下,贺氏家族的“锄经”故事再次被人们翻阅。

“这本《贺氏族谱》有157年的历史。”从怀里展开泛黄的书页,贺宗才的话语饱含深情:“家规家训源出东晋,历朝历代因有所增删,但精华不变。”以保存和修缮族谱为己任,贺宗才把印刷于清同治三年春月版——贺氏最早的成文家规《贺氏族谱》视如珍宝,这是第一次带出远门。

族谱中写道:“家有规,礼也。故法不立则礼不行,礼不行家是以无规,家无规何以保家?更何以齐家?”“锄经”是贺氏家规精髓,以其为核心的思想深植贺家,并且获评十佳“天府好家规”。贺宗才说:“这个奖励,不是对某个人的表扬,而是对我们整个家族的肯定,史无前例。”

“锄是锄头,经是经书,出自西汉倪宽‘带经而锄’,取‘耕读’之意。”贺宗才的侄孙贺杰同时出现在舞台上,进一步阐释贺氏家规。

锄与经并举,贺氏历代致力于兴办教学。在落业地成都金堂五凤,贺氏家族先后兴办了凤仪书院、安凤义塾和五凤乡高小国民学校,不仅对族内子弟谆谆教诲,也改善了五凤乡中子弟读书的条件。

第十代族人贺麟是家族代表人物之一,清华大学毕业后,生长于民族危亡之际的贺麟,一直探索从思想上、学术上来拯救中国。远渡重洋到美国奥柏林大学、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汇通中西,发展中国文化。1985年,83岁的贺麟一次性捐赠淮口中学2万元、五凤小学5000元、五凤黄狮村小学2000元,这才有了“贺麟奖学金”,而当时他全部存款仅三万元。

以此为基础,贺氏家族后来成立“贺麟基金会”,延续贺家助学传统。至今,这个教育基金每年都会拿出约20万元资金表彰当地优秀学生。作为教育基金会的一员,贺杰把这种表彰看做是对贺氏家规最好的传承。

内江市威远县崔氏家族

家规内容:礼孝守法、团结互助、斯文重才、文化传承

家规扶帮带” 二十几代无人因懒致贫

家庭代表感言:“对自己拥有的好家风自豪,也更加坚定了崔氏家族的信心,要一直用好家风引领族人,带领家乡父老致富。”

距内江市威远县城40公里开外的观英滩镇,人口约2.4万,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姓崔。
这支崔氏后裔,于清代康熙57年(公元1718年)“湖广填四川”入川,一直遵守16条家规族约: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长辈要敬、对兄弟姐妹要爱、对同事朋友要仁,尤其强调要艰苦奋斗、努力发展……

崔氏家规尤其鼓励族人勤奋、上进,凡家族中好吃懒做、不孝敬父母的族人,族长都要按照家规进行“满杖八十”之惩戒。更加上族人之间“扶、帮、带”,所以崔氏一脉入川至今,因家规的护佑,二十几代族人中,无一因懒致贫,无一因贫辍学。现在,四川崔氏家族更是人才辈出。

4月28日的首届“天府好家规”录制晚会上,四川崔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崔扬作为家庭代表,上台接受荣誉。上世纪九十年代,崔扬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了威远崔氏家族远近闻名的富裕户。富起来后,崔扬牢记家规祖训,于2005年放弃了在成都发展得很红火的事业,回到观音滩镇,办起了农村合作社,带领族人脱贫致富。在崔扬的带领下,十年间,农村合作社的乡亲们,收入就翻了3倍。

当天晚会上,崔扬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真没有想到能被评为十佳‘天府好家规’。我觉得我们家族就两点:有困难的,族人相互帮助,不给社会添麻烦;有能力的,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谈及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崔扬的表情庄重起来:“我觉得这次这个活动很有意义,通过参加活动,首先对自己拥有的好家风自豪,也更加坚定了崔氏家族的信心,要一直用好家风引领族人,带领家乡父老致富。同时,了解到很多其他家庭好的家风,为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家风提供了帮助。”

崔扬回家之后,把金色大奖杯摆放在了最显眼的地方,“这是整个崔氏家族的荣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曹笑李媛莉刘秋凤杨晨秦怡摄影 雷远东刘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