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述评:打造党的建设亮丽名片
2016-10-08 20:04:57 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摘要: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16年第19期发表系列述评,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

打造党的建设亮丽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述评

“给县领导的烟,不到一个小时就退回到自己手里,当时心里真没底,担心以后不好办事。”2014年8月,来自辽宁的一家企业与河南兰考签订了招商引资协议,送礼送不出去的尴尬,让项目负责人张贵山心里没了底。2016年1月,一条投资10亿元的生产线顺利投产。没花一分钱请客吃饭的张贵山感慨,干部作风过硬,让企业得了真实惠,到兰考投资算是来对了。

这个故事,只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转变作风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等富有针对性的作风建设举措,携激浊扬清的万钧之力,自中南海涌起,荡涤了整个神州大地,解决了一些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引领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持续向善向上。

承诺就要兑现

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甫一亮相,一个洪亮而坚定的声音就向我们展示了党中央发现问题的冷静、直面问题的担当、解决问题的自信。

“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思感,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作出庄严承诺——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一届党中央率先垂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党中央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的第一步。从后来的实践看,八项规定的出台,解决了作风建设“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下口就要真正把那块吃进去、消化掉,不要这吃一嘴那吃一嘴,囫囵吞枣,最后都没有消化”。

说到就要做到,承诺就要兑现。作为改进作风的利器,中央八项规定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充满纪律刚性。此后,从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聚焦“四风”问题,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深入查找、切实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再到启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让全体党员经常性地学习包括作风、纪律在内的党章党规党纪……党中央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抓手”,一以贯之,步步深入。

中央政治局从自身做起、以上率下,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认真落实主体责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形成了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良好氛围。

作于细成于严

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题为《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了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作风建设,重在抓问题、抓具体、抓细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抓细抓小抓实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抓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特点。王岐山同志多次强调,“转变作风要从点滴做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端午抓公款购买粽子等节礼、中秋抓公款购买月饼等节礼、春节抓公款购买爆竹等年货节礼……近四年来,每到重要时间节点,中央纪委都会强调从严执纪正作风。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具体问题,严把纪律“戒尺”,积极行动、步调一致,节前早提醒、严明纪律要求,节中抓检查、紧盯违纪问题,节后严处理、加强通报曝光,持续形成高压态势。

“为什么我们要抓景区会所、送节礼、送月饼、送贺年卡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事情?为什么要抓办公用房、公车配备、出差餐饮等问题?就是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用朴素的话语阐明了抓党风必作于细的道理。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列为执纪审查重点,紧盯公款吃喝、公款送礼、公款旅游等享乐、奢靡问题,对执纪审查、巡视巡察、信访举报、审计以及社会案件中发现的“四风”问题深挖细查、决不放过。截至今年8月31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的1366天里,约14万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被查处,约18.6万名干部被处理,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约9.1万人。

动辄则咎,所言非虚;言出纪随,显而易见。同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也在持续放大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2013年初至今,仅中央纪委就公开通报曝光了18批次、106起典型问题。在监督执纪问责细与严的氛围下,“不敢”的态势日益强化,“不能”的局面初步显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深入人心。

建章立制保长效

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中央八项规定和相关制度规范的陆续出台,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各地区各部门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措施,使得改进作风的制度规范更具体、标准更清晰。

2013年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印发施行,成为从源头上狠刹奢侈浪费之风的综合性、基础性党内法规。以条例为引领,一个“1+20”的制度框架不断建立完善,从预算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领导干部待遇、办公用房、国内公务出差等各个方面,中央和国家机关根据职责分别延伸制定相关制度规定,织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之笼。这一系列制度规定,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提供了一个可执行、可操作的“顶层规范”。

2015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深化和坚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准则》提出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求党员坚持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俭戒奢、吃苦在前,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用权、修身、齐家。《条例》更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方面的要求,转化为纪律条文。这两部重要党内法规,为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划出了高标准,标明了“底线”和“红线”。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四风”,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认真落实主体责任。2016年7月8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改进作风再添新的重要保障。条例规定,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落实,作风建设流于形式”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就要被严肃问责。用好问责利器,将促使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进一步扛起改进作风的政治责任。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9月中旬,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问卷调查显示,69.4%的受访者表示,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近4年,社会风气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也有不少受访者表示,中秋、国庆期间,身边仍存在“四风”问题。看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作风取得的成效只是阶段性的,要实现“让作风建设成为党的建设的亮丽名片”这一政治任务,还需要我们以坚强的定力、恒心和毅力,紧紧扭住作风建设不放,不破楼兰终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