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杀汉献帝

曹操为什么不杀汉献帝

东汉末年,诸侯纷争,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骑都尉出身的曹操,在家中招兵买马,天下英雄慕名而来,随后随袁绍组成讨董卓大军,辗转征战中,曹操夺取汉献帝,并送回兖州根据地,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生涯。

随后曹操灭袁术、袁绍、马超、韩遂等诸侯逐步平定北方,建立自己的实力范围。随着曹操势力的增强,他逐渐独霸朝政,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四月,汉献帝特赦曹操出行实用天子礼仪,左右严密警戒;五月曹操修建诸侯有权享受的沣宫;六月,任华歆为御史大夫,十月曹操被准许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奉长子曹丕为魏国太子。

这样曹操完成了夺取帝位和世袭权力的全部准备。然而曹操为何不直接杀掉汉献帝以求自立呢?

说实话,假如曹操杀汉献帝刘协易如反掌,分分钟就可以砍了他,但曹操起事之初的战略思想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话,他就不能杀刘协。这也是曹操高瞻远瞩,战胜所有对手的法宝。

首先汉献帝是一个政治砝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计策是三国中号称“毒士”的贾诩向凉州军后期首领李傕提出的“奉国家以征天下”。结果李傕采纳了,没有逃跑,组织队伍杀死王允,挟持了汉献帝,控制了东汉政府。这时曹操看在眼里,无奈自己兵少势微,不得不依附袁绍。后来,曹操看到袁绍昏庸无能,毅然与之决裂,势同水火。经过努力打拼,曹操逐渐攒下家底,有了一方人马。

就在此时,曹操的谋士,当时的兖州治中从事毛玠,向曹操提出了谋求发展的重要策略:“

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曹操早就有此意,也知道汉天子在政治斗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他采纳了毛玠的建议,马上派使者辗转到长安,把汉献帝刘协迎了过来。从此刘协成了曹操的“砝码”,想消灭谁,全凭曹操一句话。

展开全文

汉献帝

其次三国魏晋多为世族政治,各大家族权衡政治,唯有汉献帝能让世族们顺从。

曹操不是名门望族,在北方也无势力,曹操正是因为汉献帝才赢得北方世族士大夫的支持。曹操与袁绍袁术相比,身份卑微,如果没有汉献帝,曹操连给他们提鞋都不配,更不可能击败二袁。汉献帝给了曹操名望和威望,在世人的眼里曹操救天子与水火,是最大的功臣,名声在外,因此曹操赢得了人心,如果曹操杀掉汉献帝,世族们必然仇恨,兴兵讨贼,曹操也就是自取灭亡,因此曹操不会杀汉献帝。

再次四百年大汉虽然名存实亡,但当时还是有很多公平大臣,世族大家拥护汉室。

汉献帝作为汉室的代表是当时世人眼中的正统,世人大多怀有守旧的心态。袁术就是和例子,袁术因好大喜功,一时得意忘形,在寿春称帝,其结果是就是召开千夫所指,万人唾骂,袁术背上了万世骂名。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兴兵讨伐,并且命令诸侯率军助战。袁术很快战败,并被刘备击杀。由此可见,当时还是人心向汉,曹操若是杀汉献帝必然比袁术的下场还惨,所以曹操不会杀汉献帝。

最后曹操得罪北方世族,八年树敌,若无汉献帝,曹操必遭围攻。

曹操灭袁术,袁绍,得罪了大部分北方世族,尤其是他们的旧部,对曹操怀恨在心,曹操又攻占徐州击杀吕布,在兖州也是杀人无数,西凉马腾韩遂也虎视眈眈,还有公孙瓒等部都想先灭曹操而后快。曹操此时还能自保,最主要的原因是有汉献帝,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一不小心就成了众矢之的。所以曹操能化险为夷,多亏了汉献帝,因此曹操不会杀汉献帝。

曹操奉天子以讨不臣,如果杀掉汉献帝是自己打自己脸,何以取信天下!杀汉献帝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曹操绝不会做这样不明智之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京剧手游下载

京剧手游下载

📅 08-08 👁️ 5010
大型全球银行安全性

大型全球银行安全性

📅 06-30 👁️ 1167
微信聊天如何取消加密(如何取消微信的加密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