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市隆礼高级中学、启蒙小学校长 杨卫启
《荀子》首篇《劝学》,开篇即点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的繁体为勸,形声字,力为形旁,“雚”为声旁、“雚”用“又”代替,简写成“劝”。《说文解字》释为勸,勉也。勉是努力、尽力的意思,劝译为勉励、奖励,引申为劝告、劝说。荀子在首篇即劝“学”,开篇讲“学不可以已”。那么,荀子要勉励劝告君子学什么呢?好多人说是学习。学习一词是双音节词,学是学,习是习。孔子在《论语》第一章开篇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先学后习,学和习是不同的行为,习是复习、练习、践习,把学到的知识、道理、规则应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因此,荀子所劝之学为学道,学仁、义、礼,学做人做事治世之道,学儒家的学说思想,知道做一个君子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也就是说,荀子强调,做儒家君子,首先要学习儒家思想,学仁、义、礼,这是做君子的前提。孔子、荀子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强调学习思想的重要性,这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提倡复古,提倡向先王、圣王学习。先王即固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儒家也推崇周公先王仁德,周公制礼乐。西周礼乐治国是儒家的理想社会,孔子、荀子都认为西周先王周公是圣王,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近其人,隆礼次之。学即学先王仁德,学西周礼制,这是儒家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意识形态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孔子、荀子开篇为学。《修身》、《解蔽》等是用来指导做人做事,是习。
从学字的甲骨文写法“學”可以看出,学为会意字,从爻、从冖 、从子,示小孩在屋内向老人学习阴阳二爻。一阴一阳谓之道,学即学道、学思想、学规律、学规则、学做圣人、学做士。教育是上层建筑,是有阶级性的,并且为上层建筑服务。孔、荀时代,老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礼不下庶人”,阶级等级分化明显,“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受教育的人是劳心者,是士人。孔子、荀子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当然要让后学接受儒家思想,成为实行仁政、隆礼之人,因此把“学”放在首位。
孔子、荀子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古代中国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的思想文化有科学性、先进性、民主性、人民性的一面,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当然也有时代的局限性,学习孔子、荀子文化,要辩证取舍,守正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新时代,荀学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我们学《劝学》,从荀子那里学什么?学道,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两千多年的主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
新时代,教育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学生学习《劝学》,要通过读、诵、解、悟、深入体会。荀子的《劝学》文化思想,更要把《劝学》文化思想与新思想相对照。与新思想相通的,用新思想激活、转化成现代新流派、新理论,并应用于学习生活中,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对“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呼为圣人”。这些具有历史局限性的文化思想,可以作为文化知识去了解,也就是说,学《劝学》一定要学会辩证取舍。
“学”的本质是学道,“一阴一阳谓之道”。学习《劝学》也要遵循道,取是阳,舍是阴;用是阳,弃是阴。荀子劝学新思想,劝学真正领悟学的本质,选择学的内容,明确学的目的,学才会有真正的意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